日前,坊間傳聞,由工信部牽頭,發改委、科技部等幾大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加快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聯手擬定“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整個專項扶持資金為15億元,預計7月份出臺,其中明確提出促進醫療器械領域新產品產業化和新技術應用,重點支持對象包括掌握核心部件和關鍵技術的醫療設備等。
與此同時,外資醫療器械企業對于中國的“加碼”舉措也正加快步伐。來自德國的卡爾史托斯內窺鏡有限公司宣布在上海張江斥資6億人民幣建立集研發、物流、培訓、售后服務等多重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預計2015年竣工。
產品結構亟待升級
工信部相關人士指出,我國醫藥產業存在結構性問題。在醫療器械領域,一些重大、多發性疾病藥物和高端診療設備一直依賴進口。核心部件技術無法掌握,是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升級的難關之一。
“年初工信部就開始著手制定加快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工作計劃,主要是一些導向性的思路,著重于行業的長期發展。預計在年內出臺?!痹撊耸客嘎?。
醫療器械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悉,我國現有的醫療器械行業包括14000家生產企業,40000多家經銷商,年市場容量突破3000億元人民幣,年產值及市場增速均在20%以上。此外,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醫療器械產值556.9億元,同比增長20.6%。
事實上,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我國的醫療器械銷售在世界醫療器械市場僅占不足3%的份額。這與我國輕工業品生產大國地位很不相稱,醫療器械創新問題是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最大問題。今年1—5月,我國的醫療器械產品出口也處于下降態勢。
早在去年年末,國家科技部社會發展司生物技術與醫藥處處長張兆豐就透露,《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已經正式納入到科技部重點專項范疇。如何實現創新發展、產業升級,是未來若干年醫療產業面臨的問題。
目前,推動醫療器械產業鏈優化的難點在于“產學研用”的結合。據張兆豐介紹,真正的產學研結合是企業成為投入主體,大學研發的相關技術能夠和企業形成一種利益共享的關系,而相關的核心部件廠商也要能夠跟整機廠商形成一種利益關聯。
創新驅動產業發展
普及高品質概念,投入高水平研發,類似的經營之道同樣適用于目前的醫療器械行業?!爸袊幵诩夹g產業升級過程之中,我們看到了這個過程中利于我們發展的因素,因此總公司才同意在中國建立新的總部基地,以求更貼近市場?!睏蠲繁硎?。
實際上,伴隨著我國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對醫療器械產品的質量、服務、穩定性、技術含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以外科手術為例,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的微創精準治療已成為了臨床醫生追求的目標,更是廣大患者多年的渴求。
作為全球最大的微創外科內窺鏡設備及器械制造企業,卡爾史托斯其生產的內窺鏡系列產品不僅給醫學診斷帶來革命,而且為臨床精準治療技術開辟了一條途徑——微創外科。目前公司的微創外科內窺鏡系列產品占有世界50%的市場份額,楊梅女士坦言:“近年來,中國醫療器械消費市場逐年穩定增長,微創外科事業也受到了世界注目,這更加需要卡爾史托斯內窺鏡公司這樣具有高品質產品及優良服務的企業作為合作伙伴,推廣和促進微創技術。此次公司斥巨資興建中國區總部,旨在加強本地化研發能力,將全球最先進的內窺鏡技術和產品引入中國,進一步提升在中國本土的創新能力?!?/p>
對此,衛生部醫管司副司長周軍認為,自2009年新醫改啟動以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形成了以技術創新推動科技進步的高速發展趨勢,“卡爾史托斯內窺鏡公司擁有全球一流的高新技術和生產能力,能夠通過提供先進的技術、優質的產品和成熟的售后服務,幫助我國醫療工作者和患者降低風險,實現臨床實踐標準化和最優化,為我國醫療技術行業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p>